近年来,防城港市上思县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建设,逐步将昔日低效的旱地改造成高产稳产的水田,累计完成16个旱改水项目,获增水田规模3800多亩、粮食产能74万多公斤,切实为全市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占用耕地提供了占补平衡指标保障。耕地提质改造后,项目区土地变得更加肥沃,田间生产路四通八达、灌溉渠道及排水沟布局更加合理和优化,极大改善了项目区所在地群众的田间生产耕种条件,有效增加农作物产量及当地群众收入。
上思县叫安镇那荡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0月23日,记者来到那荡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现场,看到稻田连片成块,道路沟渠布局井然有条,微风拂过,稻浪翻滚,稻香扑鼻,昔日旱地变成了良田,彻底换了“新容颜”。目前,已有部分稻田秋收完毕,剩余田块的水稻也已稻谷垂穗,即将迎来丰收。
据了解,该项目周边水资源丰富,原有旱地集中连片,自然条件优越,但因缺乏灌溉设施与必要渠道,只能种旱生作物且难稳产稳收。为提质增收,上思县引进社会投资单位,由上思县自然资源局为业主、防城港市港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总投入约1364万元,实施面积511亩。项目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2024年8月实现竣工验收,建成了“水、田、路、沟、渠”一体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项目竣工验收后,上思县便引入优质农业种植公司参与项目水稻种植与管护,在项目区内共流转水田380亩,采取分区域进行种植,其中种植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品种250亩,种植水稻高产栽培示范品种130亩。“旱改水项目改造后的水田很适合种植水稻,项目区内田块面积大块且平整,生产路便于耕种和运输,渠道和排水沟为种植水稻提供充沛的灌溉用水源和排涝。项目运行起来方便、顺畅,种植水稻特别方便。”广西桂穗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农艺师吕桂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地村民也真切感受到了这一项目带来的显著效益,村民黄英任告诉记者,种植公司承包耕地后,耕地的租金和村民在项目区工作所得就是一笔稳定的收入,大大增加了村民总体收入。“除了收入增加,我们还跟着专家学到了很多水稻种植的科学管理养护技术,这对以后我们种田非常有用。”村民黄英任高兴地说。
眼下秋收在即,虽受今年2次台风影响,种子产量略有波动,但经测算,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品种亩产约150斤,按25元/斤的市场价格计算,可收入约94万元;高产栽培示范品种亩产达1000斤,按2元/斤市场价格计算,可收入约26万元。项目预计实现种植收入120万元,扣除成本后利润约32万元。
“旱改水”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解决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指标,还有效增加粮食产量,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昔日低效的旱地已成高产稳产的水田,有效激发了周边农户的种植热情。截至目前,上思县16个旱改水项目均已种植早稻或晚稻,平均亩产约800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和水稻种业发展贡献了防城港自然资源力量。



那荡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现场。张茵茵/摄
编辑:贺婧 审核:赵权 审签:凌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