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精神,推进国土空间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合理保护与利用防城港市国土空间资源,指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有序开展,实现城市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防城港市组织开展了《防城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
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防城港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战略节点提供重要支撑。
《防城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已编制完成,为了让公众充分了解草案内容,征询公众意见,现进行草案公式。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范围为防城港市行政辖区的全域国土空间,总面积8019.65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5951.9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067.31平方千米。
二、发展定位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及防城港市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抢抓新发展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出发挥沿海沿边独特区位优势,构建边海国际大通道; 以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为核心平台,建设开放开发先行区; 能源、海洋、数字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以绿色制造业为基础、现代物流业为依托、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产业集群新高地;以人民为中心创造高品质生活,建好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示范市。
三、区域协同发展
协同北部湾城市群,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共建北部湾国际门户枢纽海港,重点发展大宗散杂货运输,积极发展冷链集装箱、医药制造品类运输服务;构筑区域多式联运物流中心,重点发展海铁、公铁集装箱联运业务;打造面向国内、东盟的对外航空门户,加快四和机场建设,拓展机场服务腹地,推动钦防共享共用,加强与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北海福成机场协同发展,开展保税业务合作。
促进防钦北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区重要增长极。构建复合型交通通道,构建沿海快速轨道交通服务,加快沿边高速、沿海公路建设,打通东西陆路主通道,推进北钦防游轮、游艇客运一体化建设,提供互通多元的滨海旅游出行服务;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协同北钦防三市的沿海产业资源,打造以钢铁、石化、能源、有色金属为主导的沿海产业功能带,重点集聚发展钢铁及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等产业集群,突出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医疗康养等医学产业;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合开展空气污染综合治理。
对接强首府战略,打造南宁都市圈后花园。主动融入南宁都市圈建设,打造“南宁-防城港”城镇发展轴,积极推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休闲旅游、跨境金融、国际会展等产业合作;充分利用上思十万大山、中医药、温泉资源,融入南宁1小时休闲旅游圈,围绕江山半岛和珍珠湾形成健康休闲、养生度假产业基地,推进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发展,增强服务南宁大都市圈的休闲功能。
四、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细化落实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划,划定15个城市化发展区、11个重点生态功能区、4个农产品主产区三类分区,并将东兴镇、峒中镇、那良镇纳入边境重点发展区特色名录。
以生态及农业空间为底,以江河水系为廊道,以核心带动为抓手,引导空间资源要素向轴带集中集聚集约,整体构建“一屏两片、一轴双心”的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统筹三大空间格局:“一屏双网、一带多核”的生态安全格局、“一轴双心多节点”的城镇空间格局和“一带两片”的农业空间格局。
一屏:即十万大山及其支脉构成的绿色生态屏障,承担区域水源涵养林、生物多样性功能。
两片:即北部上思盆地基本农田集中区和防城区、东兴市低丘基本农田集中区,是自治区及全市重要的农产品供给区域。
一轴:即沿海保护与发展轴,自东向西串联防城港主中心、江山半岛、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兴副中心等城镇、旅游和生态节点,是城市的综合保护与发展轴。
双心:指防城港主中心及东兴副中心,承担对外国际开放示范功能及区域综合服务功能,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五、三线划定情况
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956.86平方千米。其中,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61.96平方千米,占全市陆域总面积的27.84%;划定海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94.9平方千米,占全市海域总面积的14.39%。划定自然保护地面积为771.50平方千米。
全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面积678.07平方千米。
全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229.08平方千米。
六、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至规划期末,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9.63亿立方米以内,河湖水面率维持在1.54%;湿地保护面积不低于796.98平方千米;林地保有量不低于4314.98平方千米;全市采矿权总数控制58个以内;大陆海岸线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七、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布局
以生态绿色、集约高效为原则,沿江拥湾,东部提升,南北优化,西部疏朗,以防城江为发展脉络,以生态廊道相隔离,以快速路及干线主干道为骨架,形成 “一核一带、三廊四区、拥湾发展、组团布局”的中心城区结构,形成“蓝绿交织、山海相通、城海互融”的城市空间格局。
八、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
构建“一带四区、三心多节点”的保护格局。划定涵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城市紫线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范围线在内的各类历史文化保护线和京岛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包括3处文物保护单位(白龙炮台、潭蓬运河、杯较墩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1处京岛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
九、魅力空间总体格局
突出防城港“山、海、边、民、江”特色,依托市域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资源的价值、代表性和分布特征,构建防城港自 “三带、二十六片、多廊、多点”的具有代表防城港自然与人文地域特色的市域魅力空间发展格局。
构建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综合三类魅力片区。依托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金花茶自然保护区、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东湾湿地公园、凤亭河水库、那板水库、凤凰水库、小峰水库、黄淡水库、小陶水库-三波水库、三曲水库,划定11片自然景观魅力片区。依托防城老城区、东兴老城区、上思老城区、那良镇镇区、南屏瑶族乡、峒中镇镇区、簕山古渔村、那厚村、巫头村、平福村、竹山村、万尾村、昌墩村孔驮屯,划定13片历史人文景观魅力片区。依托京岛风景名胜区、江山半岛旅游区,划定2片历史自然景观综合类景观魅力片区。
十、市域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以人为本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全覆盖、人性化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在全域形成“市级—县级—乡镇级”三级公共服务系统。
规划市级公共服务中心1处,位于防城港中心城区,服务人口不低于150万人。集中布局高等级服务设施,提升防城港市设施服务能力。市级公共服务中心重点布局市级商业服务、市级文化体育、区域医疗服务、科技创新等面向全市域的综合服务功能。
规划县级公共服务中心2处,分别位于东兴市、上思县城区,每处服务人口30-50万人。县级公共服务中心提供商业服务、县级公共服务等面向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
规划乡镇公共服务中心19处,乡镇公共服务中心以乡镇为单位设置,服务乡镇行政区范围。乡镇公共服务中心分重点乡镇和一般乡镇两类配置,重点乡镇公共服务中心服务人口5万人,一般乡镇公共服务中心服务人口1万人。
十一、规划体系与传导机制
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协调各类规划,形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三类,秉着一级政府一级事权的原则,构建市—县—乡镇三级的空间规划体系,健全实施传导机制。市域层面编制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对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进行细化落实和具体安排,做出指导和约束全市各级各类规划编制实施的依据。县(县级市)层面编制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传导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乡镇级国土空间编制实施的依据。乡镇层面编制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传导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指导详细规划编制实施的依据。对于纳入中心城区的镇,不再编制镇级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直接落实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心城区要求。市、县、乡镇规划间应建立指标综合平衡机制,实现上下联动和动态反馈。
尾页
(一)公示地点:防城港市自然资源局(http//.fcg.dnr.gxzf.gov.cn)首页“自然工作-国土空间规划”栏。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办法》相关规定与要求,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现将《防城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报批草案成果在我局官网进行公示以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公众如有意见,请于公示征求意见期间(2023年1月20日至2023年2月19日)内将书面意见(署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地址和通讯方式)反馈至防城港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科(邮箱fcgkjgh@163.com,邮寄地址:防城港市港口区云南路30号市自然资源局7楼国土空间规划科)。
特此公示。
防城港市自然资源局
2023年1月20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